描述
管網在線漏損監測儀開發背景
據住建部公布的《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》(2021)顯示,2021年全國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總量為742.16億立方米,漏損水量為94.08億立方米,綜合漏損率為12.68%,產銷差率15.34%,其中城市公共供水總量為630.76億立方米,漏損水量為80.44億立方米,綜合漏損率為12.75%,產銷差率15.33%。供水管網運行中出現的漏失問題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,影響的經濟效益,而且造成降壓供水,管道安全性降低,甚至產生路面塌陷等一系列次生災害,給居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《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》中明確要求:到2025年,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% 以內。普奇研究院專注管網降損研究,已開發在線預警監測系統、聽音法、示蹤法、探地雷達法、被動巡檢法等多種技術實施方案。
普奇管網在線漏損監測儀介紹
該系統整體設計運用了智能感知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。由傳感器子系統、數據采集子系統、PC終端子系統、移動端子系統和后臺數據處理組成。其中,傳感器子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漏損信號的探測;數據采集子系統的主要作用是數據采集、處理后通過4G網絡發送到數據云平臺,是整個系統的橋梁;PC機作為操作平臺向操控人員顯示數據、統計數據、管理數據并提供預警、風險警告;移動端可實時查看監測數據,接收預警信息;后臺數據處理服務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,對管網漏損的趨勢提前做出預判,并通過閾值判斷及時生成預警信息。
感知層:漏損監測探頭采用邊緣計算,支持數據采集、智能計算、4G傳輸,通過對管網漏損噪聲的實時采集,實現漏損信號的智能提取。
云端:云端集成了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。將各監測模塊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后分類存儲,并將處理過的數據下發到各個人機交互界面。
交互層:通過對管網的各個監測模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得到特征參數發展規律及其變化趨勢,下發到終端并以數據和圖表形式在用戶端展現,實現對各測點數據的歸檔、查詢、存儲和管理等功能。
人工智能:對歷史監測數據進行訓練,得到模型算法,可對未來的漏損趨勢預演
普奇管網在線漏損監測儀功能介紹
漏損監測探頭通過底部強磁吸附在管道上,對管網進行不間斷的監測。采集到的原始音頻信號通過無線的方式傳輸到“漏損預警監測系統”進行分析處理,實現對漏點的判斷及預定位,并對漏點發出預警。主要包含漏水監測預警、業務工單、智能報表、統計分析、運維管理、智能分析、管理臺賬等業務。
支持電腦終端在線監測:
支持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序:
技術參數
產品型號 | NLO07 | NLO07-C | NLO07-C+ |
電源 | 外接 | 一次性鋰亞電池3.6V/19Ah | 一次性鋰亞電池3.6V/19Ah |
功耗 | <100mA | 待機<50uA 發送<150mA | 待機<50uA 發送<150mA |
磁吸功能 | / | 支持開機、休眠、喚醒、上發等操作 | 支持開機、休眠、喚醒、上發等操作 |
數據交互 | RTU/DTU 等 | 本地 APP及 遠程數據交互 | 本地 APP及 遠程數據交互 |
通信方式 | RS485 | 4G CAT.1Lora | 4G CAT.1Lora |
通信協議 | Modbus | TCP/CoAP | TCP/CoAP |
衛星定位 | / | / | GPS+BD |
靈敏度 | >1800pC/g | >1800pC/g | >1800pC/g |
安裝方式 | 磁吸 | 磁吸 | 磁吸 |
存儲容量 | 支持本地 30 天原始 音頻噪聲文件存儲 | 支持本地 30 天原始 音頻噪聲文件存儲 | 支持本地 30 天原始 音頻噪聲文件存儲 |
天線 | / | 標配膠棒天線 支持延長天線 | 標配膠棒天線 支持延長天線 |
尺寸 | / | 60mm*16lmm (不含天線) | 60mm*16lmm (不含天線) |
外殼材質 | 316不銹鋼 | 316不銹鋼 | 316不銹鋼 |
防護等級 | IP68 | IP68 | IP68 |
工作環境 | -20°C-+55°C RH:0%~100% | -20°C-+55°C RH:0%~100% | -20°C-+55°C RH:0%~100% |
競爭優勢
1、系統集成了高靈敏度智能管網漏損監測儀(靈敏度>1800PC/G)無線傳輸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真正實現無人值守,自動化在線監測,不但省時省力,而且監測精度和實時性得到保證。并可根據被監測管網的實際情況和項目經費預算,自由選擇監測探頭數量。
2、全面數據采集,實現精準畫像。系統平臺前期對漏損噪聲信號進行采集,數據采集過程簡單、快捷,數字化監測設備可以自動對每個監測點的狀況進行歸集,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、預判和展示,讓轄區內管網狀態一目了然,對每一處監測點進行精準畫像,同時可以實現對單位時間內排查出來的異常點進行重點的跟蹤管理。
3、全天定時監控,實現常態監督。在管網適當位置(一般為閥門井)安裝高精度管網漏損監測儀,利用無線傳輸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實現管網漏損情況的自動化測量監測,讓管網漏損從人工排查走向常態監督。
4、全程數據分析,實現高效管控。運用大數據技術并結合自動化監測、聯動分析手段,構建管網漏損動態、分級預警機制,打造從管網漏點排查到修復的信息化管理體系,實現管網漏損的預警管理與高效管控。
5、全新技術運用,實現經濟科學。該系統具有時效性(不受時間和氣候等影響)、安全性(數據實時備份和敏感數據加密)、便捷性(數據在線采集)、經濟性(人工投入少)、智能性(大數據分析和研判)等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