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打井找水儀錯位復測的重要性
打井找水儀錯位復測就是平行原測線相距若干米,將各點對齊,點距、點數、方向、測量深度等都不改變再測一遍,這叫平行錯位復測。它相對于原位復測而言可以簡稱為錯位復測。錯位的距離根據我們的經驗一般選用5~10米左右。如果錯位距離太小有很多不利因素排除不了。如果距離太大難以保證地電條件不發生變化。錯位5~10米測完后若對異常仍有懷疑,可再離開一段距離測一遍,由近到遠的追索。在縱向或橫向上沒有數值突變的圖,可以認為是沒有異常,這樣的測線可以不做復測,直接放棄。
對于只利用水平成層的打井找水儀圖,如果是用單通道儀器測的,錯位復測可以不做,可以直接分析是否可以定井。但對于在橫向上出現的豎直的低值或高值異常點,不論是藍柱子、紅柱子、v字形、楔形、高低值接觸帶,還是局部的低值塊,都應該做錯位復測。
尤其是有高低值下傳嫌疑的異常,不做錯位復測就是在碰運氣,成功的和失敗的都不是很少。對于使用多通道儀器的,做了一次原位復測一致性很好,往往不愿再做錯位復測,但這仍然是不可靠的,原因是:
打井找水儀如果擬利用的異常是在橫向上出現的低值v字形測、高低值接觸帶、高值異常點等,只要在橫向上高低值的變化是從淺層開始的,即深層的變化和淺層的變化是同步的,其成因有兩種可能:
一是,斷層或裂隙帶在淺層更容易風化,裂隙更發育,而且淺層裂隙更容易被粘土充填,形成低值的源頭,然后數值下傳形成的“構造性低值異常”。
二是,在土層較薄的地方,土層或強風化層厚度不均勻,在它厚度變大的地方(就像是一個在地下埋藏的看不見的古沖溝),淺層會形成低值的源頭,然后數值下傳形成“非構造性低值異常”。
在有回填土的地方,有時接地條件不均勻,在接地電阻變化大的測點也會出現異常。只要非構造性的高值或低值異常排除不了,照樣會打干眼。這些情況只做打井找水儀原位復測是排除不了的,一致性再好也可能沒有水。這是因為原位復測還是測的那些點位,上面說的那些影響因素沒有任何改變,再原位測一遍圖件一般不會改變。
但如果是做錯位復測就不一樣了,點位變了,那幾個點的土層厚度或強風化深度不會變化嗎?那幾個點的接地條件不會改變嗎?發生改變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,條件發生了變化異常也就變了,非構造性的異常就排除了。如果異常仍然沒有大的變化,最大的可能就是異常有一定的延伸,是構造性異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。這就是用來排除古沖溝等非構造異常可能性的“排除鑒定法”。
經過打井找水儀錯位復測鑒定,相距5~10米異常就消失了,可以認為是第二種成因的可能性很大,可以直接否定另找。如果異常一致,可以再結合巖性、靜水位、異常的明顯程度等其他條件確定是否定井。或離開更遠一點再做一條錯位復測線,進一步排除低值點是古沖溝成因的可能性。
本篇附圖是用多通道儀測的,上圖是首測圖和原位復測圖,完全一致,如果不做錯位復測很可能把井位定在6或10點。下圖是離開6米做的錯位復測圖(只測了12個點),與上圖完全不一致,6和10點都面目全非了,6和10不論打哪個打干眼的可能性極大。原位復測一致性好說明儀器先進,錯位復測不一致是地質的原因,與儀器的可靠性無關。所以儀器越是先進,錯位復測比原位復測更重要。
構造擠壓帶找水很困難,對于沒有地質工作經驗的人如何判別?構造擠壓帶最大的特點是山巖破碎,巖性和產狀雜亂。只做原位復測一致性很好,但一做錯位復測就變了。所以錯位復測也是辨別是否構造擠壓帶很好的方法。
錯位復測的另一個好處是又增加了一條線,以利于擇優選點,哪條線更好打哪里。
原位復測最好不換線號復測到一張圖上,便于比對。錯位復測時可以改變線號。
作者:湖南普奇研究院高級顧問楊佃俊教授